首页 > 凯发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k8(国际) - 官方网站·一触即发|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创新探路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3:05    次浏览

项目阶段成果专家评审现场。袁竹摄新华网成都10月27日电(钱泓睿)深夜,23时30分,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以下简称:川测二院)的办公楼里依然还亮着灯光,变化监测、数据整合、空间统计、综合分析……对于川测二院地理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唐伟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已是平常。和他并肩作战的,还有项目组众多同为80后的“热血测绘青年”。前不久,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川测二院负责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成功验收。项目形成的报告、图件等成果精准反映出宜宾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对合理规划宜宾市工程建设、优化生态保护环境方案等具有重大意义。从2015年6月开始策划到项目验收,唐伟和专家、伙伴们的付出在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探索中得到了回报。 与当地部门对接成果事宜。唐伟 摄创新实践:普查成果助推绿色发展2013年至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铺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四川省如何利用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应运而生。据介绍,项目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历史地理信息资源以及环境、地质等专业资料,采用权威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通过遥感解译、变化监测、数据整合、空间统计、综合分析、野外调查等技术,对宜宾生态环境状况时空演变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同时,客观分析评价宜宾市生态环境质量、地质灾害风险状况和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此复杂庞大的工程具体如何展开?唐伟告诉记者,简单来说,项目实施主要是三个步骤。首先将2015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相关成果和川测二院已有的2006年航空存档影像进行对比,识别区域地表信息变化。第二步再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分析变化情况,并根据最新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宜宾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评价。最终,项目形成的监测数据库、分析报告、专题图件等,都将直接服务于宜宾市自然保护措施及规划方案的制定,工程建设的合作规划等多个方面,为政府部门掌握该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和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以一个小而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拿到项目成果,宜宾市哪里的林地、耕地的增加或者减少了,都可以明确地知道,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变化辅助决策哪些区域需要实施退耕还林。”唐伟说。 项目部分成果。(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供图) 生态环境监测野外核查。唐伟 摄资源共享:应有服务“牵手”行业需求对于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而言,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于国家战略的一次创新探索,还是结合行业需求将测绘成果深入应用服务的成功案例。“由于测绘成果具有保密性的特质,如果直接提供给行业单位需要办理相关保密程序,周期比较长。”据川测二院副院长、总工文学虎介绍,在地理信息普查统计分析应用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测绘成果精细,行业单位需求旺盛的情况,二者的平衡点并不好把握。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就是测绘人结合行业需求进行联合开展的,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下一步,川测二院还将不断深入应用服务,开发更多的公共产品服务不同行业。据悉,基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项目的成功实践,又一个由川测二院负责的新项目——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监测项目已确定立项,将联合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进行长江经济带的相关生态监测评价工作。项目将开展基于全空间要素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和变化监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生态保护和治理路径,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提供综合性、精准化的信息支撑。“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并不是我们的专长。不断深入相关部门了解相关规范、进行技术探讨和实践,最终克服了各种难题顺利完成项目,并见证它应用到实践,这种感觉很奇妙。”采访尾声,唐伟腼腆地笑着告诉记者,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他还怀有很多的期待,希望测绘成果能服务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产生更多的价值。从宜宾项目的实践到整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监测项目的成功立项,以唐伟为缩影的四川测绘人正不断探索着,在无数张图纸上绘制着自己的青春印记和职业价值……